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南昌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已经 2015年9月28日 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5年9月30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造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简称“两创示范”)工作,推动我市小微企业快速健康蓬勃发展,根据国家五部局“两创示范”工作推进会的要求,结合我市区域经济、产业特色等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服务、政策集成、机制创新”的总体要求,立足南昌产业发展现状,围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核心需求,拓展创业空间载体,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完善创业创新服务链条,高质高效推进“两创示范”工作,把我市打造成氛围浓厚、政策科学、资源集聚、成果众多的全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中心,进一步带动和辐射全省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施路径:围绕一条主线(“两创示范”),整合六个链条资源(政策链、空间链、服务链、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等),部署25项重点任务;通过打造1―2个示范板块,突出2―3个专业区域,关注多个区县特色,让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科技人员、大学生、返乡人员、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创业者有地方可去,有服务可享,有政策可依,有奔头可盼。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目标导向与突出亮点相结合
以国家“两创示范”考核目标为导向,着眼我市产业与市场基础,强化政策普惠性落地与绩效考评引领的导向作用;以推进区域聚焦、产业聚焦、政策聚焦、资源聚焦等四个聚焦为手段,突出工作亮点(空间平台、服务生态、互联互通),甄选南昌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核心空间区域,聚焦创业创新服务平台载体,叠加政策和资金杠杆,多维布局,以点带面,体现对南昌市整体创业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示范意义。
(二)坚持开放互动和互联互通相结合
一方面注重与国家、省、兄弟市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最新要求,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学习经验,同时着力调动县区、开发区(新区)的积极性,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融资性支持;另一方面探索多部门互联互通、协同施策,注重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解决推进共性难题。
(三)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
政府在加大政策、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的同时,更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活社会资源,鼓励支持各类经济组织参与,着力构建创业创新平台,拓展创业创新空间,健全创业创新机制,营造创业创新氛围,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三、总体目标
(一)定量考核目标
1、就业目标:小微企业就业人数三年累计增长比例30%
2、创业目标:小微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比例33%
3、创新目标:小微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比例48%,小微企业拥有授权专利增长比例50%
(二)定性综合目标
1、立足南昌产业基础,建成一批低成本、开放式、便利化、普惠性的小微创业创新空间载体;
2、构建一个系统完善、链条齐备、模式多样、政策科学、线上线下的小微创业创新综合服务体系;
3、整合已有政策,科学设计一套扶持围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配置的政策组合;
4、形成一批内容丰富、成本低廉、开放共享的软件硬件资源;
5、营造一种创业教育普及深入,创业精神积极活跃的城市创业创新文化;
四、主要任务布局
在3年示范期内,各级财政计划投入36亿元,用于支持创业创新空间载体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建立融资性政策支持体系。示范期内主要任务布局如下:
(一)加大政府引导支持,盘活现有存量资源,定向布局新增空间,形成多业态与多层次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空间载体
全力整合和拓展小微创业创新空间载体。整合各县(区)、各开发区(新区)存量空间资源,充分利用闲置楼宇、厂房、仓库、校舍等现有资源,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创新、生产经营场所,在租金、公共费用等方面采取减免措施,降低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础成本。
以高新区、红谷滩新区等核心区域为放射源,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支持建立一批以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孵化为代表的大学生创业苗圃和创业基地。集中力量重点打造各类小微创业孵化器,为科技型初创企业提供低廉的创业场所。各县(区)、各开发区(新区)结合自身优势和业态特色,通过整合资源、制定政策等方式搭建平台,积极打造满足创业创新需求的孵化楼宇、社区、小镇,形成创业创新集聚区。2015年―2017年,按照预算,在创业创新空间载体方面预计3年累计投入20亿元。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1、升级现有众创空间,根据业态定向新增创客空间,形成“洪城众创”空间集聚区。升级以先锋咖啡、淘鑫电商大学、“星火汇”众创空间等为代表的现有创客空间,面向大学生、青年群体、海归等创业者,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与机构参与的创新模式,充分利用旧有工厂、闲置楼宇资源,大力发展低成本、开放式、便捷化、网络化、集成化的“洪城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形成“活动聚合型”、“培训辅导型”、“媒体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创客孵化型”、“产业链服务型”、“综合创业生态体系型”等七项功能完备的创业创新“洪城众创”空间集聚区。
2、大力推动现有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空间与功能升级。推动以南昌大学科技园、浙大科技园、南昌留创园为代表的现有孵化器空间拓展和功能升级,促进产学研结合,引进和留住海外人才入赣创业;发挥现有孵化器作用,延伸孵化服务功能,打造一个以知识产权运营为主题的创客孵化器,为创客提供场地、设施、创业辅导和预孵化等专业服务。
3、充分利用闲置库房和工业厂房等空间打造电商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园。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围绕本地区主导产业,通过利用闲置库房、老工业厂房改造等方式,每个县(区)、开发区(新区)因地制宜搭建小微企业创业园,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4、甄选引进国内一线先进品牌创客机构,带动本地创客发展。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引进国内一线城市先进创客机构在南昌建立分支机构,提升创客载体的运营管理水平。
5、把握国家“互联网+”发展机遇,加快建设一批兼具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营销、公共服务功能完备的小微商贸集聚区。针对我市小微商户当前互联网化带来的发展瓶颈,通过整合、改造、提升以洪城大市场、进贤毛笔产业集聚区等为代表的商贸物流园、电商产业园、特色产业区、商业特色街和全省地方名优商品、农产品网店集聚中心。
6、以落实商事制度改革为契机,推进新型服务业互联网化居家创业。抓住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的机遇,落实国家关于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住所登记改革有关政策,充分激活各类家庭闲置物业、空置房屋和闲散空间,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提升生活品质,改善民生。
7、以高新区、经开区、小蓝开发区、临空经济区为基点,积极培育“补链”产业小微创业园区。围绕南昌现有产业基础和工商业集聚区,培育“补链”产业,鼓励、引导小微企业走“小而精、小而专”的特色发展道路,打造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南昌(国家)小微企业产业发展示范园。全面培育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示范区,为探索小微企业产业聚集发展、创新发展树立典范。
(二)结合小微企业发展规律和我市产业特点,构建多维度、全链条的市场服务供给和公共服务生态,加快我市小微创业创新各类专业、技术平台建设,同时实现多部门工作协同与信息互联互通,打通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开放、共享
大力培育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增加市场服务供给,为创业群体提供研发咨询、研发工具、创意产品展示、创业交流分享、样品试制、创业辅导和资金对接等综合服务。扩展全链条服务,综合运用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支持小微企业创业环境建设。强化创业创新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各平台服务资源和优秀服务产品的开放共享,支持各部门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建设。2015年―2017年,在公共服务机构和平台方面预计3年累计投入6亿元,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8、建设、规范、提升社会各类市场化专业服务机构。制定南昌市中介服务机构规范指导意见,组织南昌市企业服务机构星级评选,对现有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愿意纳入服务体系中的,对其进行功能、资格等审核认定并公布,支持和鼓励被认定的社会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企业管理、财务咨询、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法律顾问、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现代物流等第三方专业化服务,增加市场服务供给。
9、推进政府购买社会资源和中介机构对小微企业提供的公共服务。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由社会力量承接小微企业公共服务项目,构建政府支持中介机构、中介机构服务企业的格局,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公共性、基础性和普惠性服务,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
10、政府引导,创建小微商贸流通企业创业创新综合服务体。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整合行业服务和专业机构服务,依托南昌洪城大市场、华南城电商园、百度网络营销江西平台等商贸企业集聚区和互联网营销平台,共建南昌小微商贸流通企业创业创新综合服务体,为小微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企业培训、财税咨询、创业孵化、市场营销、融资服务一体化、全天侯的集成服务。
11、探索设立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服务代金券。向小微企业发行“南昌市小微企业服务代金券”,通过创业、创新代金券等方式对创业者和创新企业提供社会培训、管理咨询、检验检测、软件开发、研发设计等服务,建立和规范相关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企业可用代金券向各类专业服务机构购买兑换相关服务。
12、围绕小微企业创新要素配置,打造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扩大开放实验仪器设备的技术平台。推动全市8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开放大型科学仪器,建立云服务平台查询、预约,开放共享实验设施、仪器、设备和服务,促进仪器设备、科学文献和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的共享;依托驻昌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建立科技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信息资源向全社会开放的长效机制;鼓励各类机构开放服务器资源,为小微创客提供软件、云计算及云存储支持。
――重点培育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公共服务专业平台。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领军企业创建特色服务平台,打造一批面向产业上下游小微企业的专业化、市场化的技术转移平台;推动以行业协会和专业服务机构为依托,以创投服务、财务咨询、产业对接、融资服务、媒体驱动服务、智慧云端服务等为内容的专业服务平台,为小微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和服务支撑。
――搭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方向,通过共享工商、税务、海关、园区等部门系统和其它公共服务平台的必要信息,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档案、开展信用评级,逐步搭建全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实现快速便捷的投融资、理财服务,同时为各类小微投资基金提供投融资全业务流程的信用信息与技术支撑。
13、整合提升我市已有各类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创业大赛,建立小微“两创示范”政策发布平台和指标监测平台,实现各层次平台间互联互通和资源开放共享。
――提升现有各类政府综合性服务平台,鼓励开展创业大赛活动。在全市县区、乡镇(街道)建立小微企业服务点,引导公共服务平台、专业性服务平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为产业集群、园区、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开展专业服务,延伸服务触角;开展创业前服务,加大“创业咨询一点通”网上平台建设投入、功能升级和宣传推广;鼓励开展各类公益讲坛、创业论坛、创业培训等活动,丰富创业平台形式和内容,支持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定期办好全市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
――建立小微“两创示范”官方政策发布平台和指标监测平台,实现各层次平台间互联互通和资源开放共享。严格按照标准化设计链接接口,集成全市的服务政策,整合全市的服务资源,实现与县区、开发区、新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重点产业集群区和企业集聚区各服务平台间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服务全市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14、大力发展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和服务机构。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高校集聚性、人才资源丰富等创新要素禀赋,结合我市产业技术创新需求,按照产业技术领域分类,鼓励驻昌高校创办校园创业苗圃,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加速器”梯级创业孵化体系,建立健全孵化平台争先创优工作机制,为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提供创业物理空间和专业化服务;通过建设专用场所,购置科学试验设备,开展研究与开发活动,形成“产业+专业”的教学模式,完善校内外创业创新载体,夯实创业创新孵化体系;鼓励各高校联合建设和互相开放“创业课堂”,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明星论坛”、“创客进校园”等相关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及创业品格;通过开展“挑战杯”、“创青春”等赛事,及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引导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实践,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提高大学生开展小微企业创业成功率。
(三)完善融资性支持体系,构建引导基金+金融产品+融资奖励三位一体,链式接力的小微企业融资扶持体系,引导金融资本与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有效对接
强化财政资金引导,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优化服务、创新产品;扩大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信贷投放;增加基金化运作方式完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融资性支持体系,推动小微企业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股权众筹等创新性投融资机制,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构建完善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融资体系。2015年―2017年,在加强融资性支持方面预计3年累计投入10亿元,其中专项基金6亿元,金融产品补助和融资奖励4亿元,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15、设立洪城“两创示范”专项基金。由政府出资设立南昌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专项基金(以下简称“两创示范”专项基金),以专项基金下设公益型天使子基金、引导型风投子基金、市场型投资子基金,各子基金独立进行投资决策的基金运作模式,实现财政资金的综合放大和带动作用。
――抓紧设立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各类投资基金。具体包括“两创示范”小微天使基金,由政府全额出资,主要面向科技型小微企业、大学生创业、外地高端人才来昌创业等,体现普惠性和政府责任;引导型风投基金(创投基金、新三板基金、电商基金、成果转化基金等),由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共同组建,主要面向渡过生存期的小微企业,体现政府对小微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提供融资支持,重点投资南昌主导产业中具有“特、精、专”或配套能力的小微企业以及小企业集群为重点支持对象;市场型投资基金(并购、众筹),由政府资金杠杆撬动,主要以社会资本为主,面向全市进入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鼓励其与大企业的整合和结盟,鼓励其产业链的兼并重组,体现专项基金的社会放大效果。
16、鼓励小微企业运用金融产品开展融资活动。由政府设计金融扶持政策包,主要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政府支持,包括政府风险补偿,融资担保服务、小额担保贷款资金扶持;对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贸易保险专项基金、科技金融对接等活动实施奖励。
――强化融资担保服务,加大小额担保贷款资金扶持力度。加大“财园信贷通”放贷力度,将其实施范围由工业园区扩大至全市各区县,将放贷对象由小微工业企业扩大至商贸流通企业和农业企业。多角度加强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适时推出创新性融资品种。不断创新小额担保贷款服务举措,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机制。积极推动创业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逐年提高对小微企业互联网创业平台、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平台载体内小微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力度。
――加大对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奖励。大力推动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机构的互利合作,对合作的银行机构和担保机构分别给予奖励;积极鼓励小微企业信用担保行业进行整合、兼并,鼓励各类资本依法参股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促进南昌市担保行业向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推动贸易保险专项资金设立,通过有限保证风险代偿模式帮助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对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促进专利成果转化。实施科技保险专项补助计划,加大对科技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拓宽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17、积极鼓励小微企业开展资本市场融资、众筹融资,对小微企业成功融资后进行奖励。
――推动小微企业上市融资。紧抓国家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之机,鼓励南昌市小微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取得突破。面向小微企业和辅导中介开展资本市场(地区股权交易机构、新三板、创业板)上市辅导与再融资进行补助和奖励。加快推进南昌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高新技术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办转让系统试点,引导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推进小型微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积极发展众筹融资。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引导和鼓励我市众筹融资平台规范发展,开展公开、小额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加强风险控制和规范管理。
――融资后奖励。对小微企业取得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金融机构、资本市场融资后进行奖励,构建链式接力的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体系,引导金融资本与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有效对接。
(四)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形成部门间协同合力,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18、贯彻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与营业执照“三证合一”及“一照 一码 ”工作。制定《南昌市“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实施意见(试行)》,及印发《南昌市市场主体“三证合一”登记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具体明确“三证合一”、“一照 一码 ”联动审批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精简优化手续、优化流程、缩短时限。
19、创新企业信息公示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利用大数据等现代手段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新路,建设南昌市企业监管警示系统,建立企业信息公示、联动监管、联合惩戒机制,构建以企业“经济户口”为基础的信息化监管体系。
20、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提供创业制度保障。
――推进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科研院所依法授权持有的科技成果,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外,单位可自主采用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和收益分配不再审批或备案。
――建立科技人员股权和分红激励机制。允许和鼓励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收益按一定比例奖励给参与研发的科研团队和科技人员。市属科研院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分配和股权收益激励方案,明确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以及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技术转移机构等相关方的收入或股权收益奖励比例。
21、建立南昌市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对南昌市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并对外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未列入清单的收费单位和收费项目,被收费对象可拒绝缴纳。针对小微企业创业关键要素,持续开展涉企收费目录优化调整,形成涉企收费清单动态管理机制。
22、发挥政府采购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支持作用。完善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强对采购单位的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督促采购单位改进采购计划编制和项目预留管理,增强政策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效果。加大小微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把政府采购与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23、完善贸易便利化措施。按照流通现代化和贸易便利化的要求,加强规划引导,以新型业态为引领,加快培育小微商贸流通企业自主品牌,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促进新型消费方式。采取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统一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推进小微商贸流通领域资源整合,实现小微商贸流通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集群,促进流通效率进一步提高、流通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快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
24、变“相马”为“赛马”,以创业大赛、创业论坛为契机,深入挖掘优秀的创业人才与创业企业。采用“政府引导,公益支持,市场运作”的模式,开展南昌市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论坛,激发全市大众的创业热情,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理解、重视、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为创业创新提供有利条件,搭建广阔舞台。
25、多部门联动,加大创新人才团队培育和引进。统筹各个相关部门,建立本地创新人才团队的筛选和培育机制,继续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对外开放,建立和完善境外高端创业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支持境外人才来昌创业,发挥留学回国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的创业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放宽外籍高端人才来华创业办理签证、永久居留证等条件,简化开办企业审批流程,探索由事前审批调整为事后备案。设立回国创业高端人才和境外高端人才来昌创办高科技企业给予一次性创业启动资金,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完善相关措施。加强海外科技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建设,把更多的国外创业创新资源引入我市。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1、完善市级工作协调机制。
在已成立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设立“两创示范”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设在市财政局,主要负责与上级沟通、重点任务协调推进和资金监管,同时,分别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设立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职能及分工,具体如下:
(1)市工信委:主要负责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融资性支持三项工作内容。包括专项工作及指标监测考核;
(2)市科技局:主要负责小微创新工作、推动众创空间、创新大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实施等;
(3)市商务局:负责商贸集聚区建设、贸易便利化措施等;
(4)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负责商事制度改革措施等;
(5)市金融办:负责指导、协调、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政策的落实;
(6)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大学生创业、人才引进和小微企业新增就业人数监测和统计;
(7)市物价局:负责做好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制定涉企收费清单制度等;
(8)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负责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
(9)市统计局:负责统计监测重点指标;
(10)市委宣传部:负责创业创新示范城市的政策宣传,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
2、建立县区级工作协调机制。
参照市级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以县区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两创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各县区各司其职,负责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总体工作部署,协调各相关部门任务推进中的衔接,负责指导重点项目各责任主体的实施,全面落实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工作计划及安排。
(二)建立政策、资金保障体系
1、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推动“两创示范”工作的政策措施。加快研究制定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文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公共服务、加强基地建设、强化融资服务等方面出台系列措施,加大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力度,协调县区、开发区、新区制定有关配套政策。
2、稳步增加创业创新基地、公共体系服务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建立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投入机制,调整优化财政专项资金投入结构,突出专项资金投入的多元化,促进专项资金重点投向小微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创业培训、创业投资等服务支撑体系,助推小微企业发展。
(三)严格资金监管,加大绩效考核
1、实施立项、审核、复核、批复全过程一体化监管。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监督机构,对项目申报、评审、验收全过程监督,为项目立项、项目实施和项目后续管理提供客观公正的评审依据,确保专项资金使用公平、透明、高效。
2、加大绩效考核力度。按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总体工作要求,分解各项目标任务,明确细化工作指标。各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奖惩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落实。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要求,建立实施考核奖惩制度。
(四)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小微企业统一数据监测体系
1、建立南昌市市直部门、市县两级数据动态监测体系。对小微企业创业、就业、创新等综合性指标和创业创新空间、公共服务、融资性支持、税费减免政策落实、体制机制创新等过程性指标进行统计监测,并通过监测系统定期向国家部局报送相关数据报表。
2、建立“两创示范”工作台账登记和简报制度。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国家建立小微企业数据动态监测体系的要求和自身工作职责,设立工作台账,登记各项工作任务和各项指标值完成情况,随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以备国家部局检查考核。建立简报制度,及时通报相关工作进展情况。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的良好氛围
1、利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媒体、园区媒体”多位一体的宣传手段,加强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舆论宣传,积极弘扬崇尚科学、尊重人才、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创业风尚。
2、通过举办创业创新论坛、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在全社会弘扬“敢为人先”的精神,活跃南昌创业创新氛围。大力表彰奖励创新先进小微企业和优秀创新创业个人,积极推广优秀小微企业的先进创新模式和经验。
(六)借鉴外脑学经验,精准发力高效推动“两创示范”
“两创示范”工作是集大成、找路径、出经验、可复制、能推广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其涉及的工作领域跨度大、交叉多,要同时在“两创示范”工作平台上协同有效地推动各项工作,必须在各相关部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度融合。为此,在示范工作期内将引进专业咨询团队为“两创示范”提供服务。其主要任务是借鉴学习国内先进经验,对示范工作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策划。重点在机构引进、人才引进、平台嫁接、创业大赛、创业论坛、创业峰会、项目筛选、基金运作等方面提供咨询并参与其中。达到全面完成示范任务的目标。